Youke viewpoint
05 / 2023
944 人浏览 - 发布时间:05月11日 13:36
1、市场回顾
近五个交易日(3月10日-3月16日),重要指数纷纷收跌;其中,上证综指收跌1.50%,创业板收跌2.98%;风格层面分化不大,中证500收跌2.31%,沪深300收跌2.01%。
成交量方面微幅放量,两市统计区间内成交4.24万亿元,环比增加166亿;其中,北上资金呈流入态势,统计区间内净买入23.02亿元。
行业方面,申万一级行业跌多涨少,仅建筑装饰行业收涨,而汽车、电力设备、煤炭行业跌幅居前。
2、政策分析
统计局15日发布经济数据,整体印证经济复苏。
生产端,2023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为2.4%,较2022年12月回升1.1个百分点,主要是制造业增加值回升1.9个百分点的贡献。目前已公布的行业数据上看,增速较快的行业以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增速较低的行业则以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考虑到劳动密集行业的外地务工人员较多,可能有部分劳动力在2023年春节前受疫情因素的影响而提前返乡,进而拖累增加值同比表现。
投资端,2023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3.2%回升至5.5%,其中,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回升0.7个百分点至8.1%,民间投资结束同比连续6个月的单月负增长,同比增速转正至0.8%。2)基建投资(全口径)同比增速升至12.2%,资金端有专项债靠前发力及配套融资支持,项目端有重大项目建设的充分储备,共同支撑基建投资在高基数下仍维持高位。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由-12.2%收窄至-5.7%,新开工、施工面积降幅收窄,竣工面积同比转正至8.0%,“保交楼”举措落地见效。消费端,1-2月社零同比为3.5%,除汽车外社零同比为5.0%,汽车消费动能在政策刺激下主要释放在2022年,2023年则相对偏弱。社零的主要支撑在于餐饮消费,与此同时,在外出需求增加后,服装鞋帽、金银珠宝、化妆品等行业需求也相应地获得更好表现。目前可以认为走出了消费复苏的di一步,即场景消费的修复,接下来应该更着力改善预期,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整体而言,2023年1-2月是国内经济压力相对较大的阶段,一方面是疫后初步恢复,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另一方面是2022年同期基数较高,但多数生产需求数据同比仍有所改善,尤其是地产和消费这两大短板有明显修复,显示经济恢复成色较高,这也可能意味着全面降息的必要性降低,货币政策将更重视结构、突出精准。
13日两会闭幕会后的答记者问,李强总理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解答。对于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和工作重点,总理表示将重点把握民生领域、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开放三个方面。对于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总理表示主要涉及宏观政策、扩大内需、改革创新和防范化解风险四套组合拳,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意味着包括扩大内需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内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地方债三个领域的风险将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整体而言,尽管面临稳增长压力,但在制度、市场规模、产业体系、人力资源等有利条件下,有望“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
3、市场策略
市场本周震荡明显。一方面,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验证了经济的恢复过程,而周一李总理的答记者问又为市场坚定了更多政策信心,国内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整体较为正面;另一方面,硅谷银行及瑞信的相继暴雷,让海外金融市场出现高波动过程。短期看相关风险仍在发酵中,预计在美债收益率被彻底压低前,相关风险仍将持续,外部环境对A股的整体作用也将更偏抑制。不过站在中期视角来看,市场的推动力还将回归到A股自身,在1、2月份经济复苏验证后,4月份即将 迎来业绩的验证过程,基本面的复苏将为市场提供重要支撑,因而行情的中期机会依然存在,我们依然会更多站在中期视角进行布局。
行业配置方面,我们会重点关注:生产端在重点项目建设和地产“保交楼”持续推进下的工程机械和“地产链”(家用电器);消费端,疫情受抑的餐饮消费及医疗消费呈现疫后快速修复态势下的餐饮产业链(食品饮料)和医药保健行业的投资机会;主题性机会,可重点关注“央企国企”在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下的估值重估机会。此外,还可关注低基数叠加行情回暖下的券商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