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聚鸣投资(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咨询热线:021-34786068
Uincrea Perspective

优可视角

网站首页   >   优可视角   >   优可视野
优可视野

Youke vision

22

01 / 2024

上海两会代表委员共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专家指出上海在国际上依旧具有吸引力

1869 人浏览     -     发布时间:01月22日 16:41

今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召开,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了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实际上,过去一年的统计显示,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扩大开放项目落地上海,在沪外资法人银行资产总额占全国外资行资产42%,在沪外资保险法人公司达33家,全国5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全部落地上海,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步伐在加快,充分显示了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对全球金融资源集聚与辐射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上海外向型经济特点鲜明,在商业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一。多位专家均指出,上海在利用外资方面依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上海对外资的吸引力并没有下降。

三个侧面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

200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高洪民指出,从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在全球范围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已居于前列。

近年来,随着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扩大开放项目落地上海,外资金融机构齐聚上海,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具体来看,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成为首批获得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商牌照的外资银行。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安盛信利再保险(中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沪落地。

截至2023年11月末,在沪外资法人银行21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49家,异地外资法人银行分行14家,外资银行代表处53家。辖内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6万亿元,占全国外资银行资产的42%。共有1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外资银行在沪设立了5家法人银行、13家分行和6家代表处。保险机构方面,在沪外资保险法人公司33家,外资保险省级分公司28家。理财公司方面,全国5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全部落地上海。

“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布局,是外资对持续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超大经济、巨大市场竞争力为海外投资者提供稳定发展环境,可预期的投资收益,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业内专家这样表示。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步伐也在加快。截至目前,已有15家保险公司的再保险运营中心和3家保险经纪公司落地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在进博会临港展厅完成再保险“国际板”首张国际再保险分入合约签署工作。

“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更是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际行动”,上海保险交易所执委兼再保险部总经理赵雷这样表示。

在业内专家看来,中外资金融机构百舸争流,为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营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地位,提升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上海对外资吸引力来源于何处?

“上海的外向型经济特点非常鲜明,目前为止上海市拥有7.5万家外资企业,累计认定94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57家外资研发中心。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3年位列世界第一。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一”,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华源这样表示。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则指出,上海在商业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首先是商业利用外资对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次是在过去30年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外资商业企业的进入,满足了市民的多层次需求;最后是外资商业的进入,给上海商业企业的商业管理技术等带来了促进作用。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10月,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908家,比上年同期增长37.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44.92亿美元、44.01亿美元和41.63亿美元。香港地区、新加坡和日本对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143.08亿美元、18.78亿美元和10.05亿美元。

“数据证明,人民币资产依然受外资青睐,上海外资企业的结构以及引资质量也在持续优化,上海对外资的吸引力并没有下降”,近日在上海市委外宣办与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2024年首期中外媒体学术沙龙上,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孙立行这样表示。

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则指出,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上海在利用外资方面依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特别是特斯拉等项目的成功,说明了全球资本的规律还是趋利的,依旧看好中国未来的市场。

“上海还有一个独特的开放优势,就是上海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中国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外国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复合体。上海这么多年形成的基础,五个中心建设,以及自贸区、新片区,浦东开放引领等实践和政策出台是未来很大的发展优势。上海在国际上依旧具有吸引力还是大家的共识”,王思政表示。